如何检测钢衬PO储罐内衬的完整性?
检测钢衬PO储罐内衬完整性需结合“无损检测”和“目视检查”,核心是排查内衬是否存在针孔、鼓泡、开裂等隐患,确保防腐层无破损。
一、核心检测方法:电火花检测(首选无损检测)
电火花检测是判断PO内衬是否存在微小针孔、裂缝的最有效方法,原理是通过高压电在破损处产生“电火花”,精准定位缺陷。
检测前准备
排空罐内介质,用中性清洁剂清洗内衬并晾干,确保表面无残留液体、油污或固体颗粒,避免影响检测准确性。
选择适配PO内衬的电火花检测仪,根据内衬厚度调整电压:13-15mm 厚内衬用 15-20kV,15-88mm 厚内衬用 25-30kV,禁止超压使用(防止击穿内衬)。
检测操作步骤
操作人员佩戴绝缘手套,将检测仪的接地夹连接到储罐钢壳(确保接地良好)。
手持检测探头(如刷型、滚轮型),保持探头与内衬表面距离5-10mm,以5-10cm/s 的速度匀速移动,覆盖整个内衬表面(重点关注罐底、进料口、焊缝处)。
若检测到破损,仪器会发出声光报警,同时在破损点产生电火花,用记号笔标记破损位置,记录破损数量和大小。
注意事项
检测时罐内需保持通风,禁止有易燃易爆气体,避免电火花引发安全风险。
对报警点需重复检测2-3次,排除因表面杂质(如粉尘)导致的误报,确认是否为真实破损。
二、基础检测方法:目视与触感检查
目视和触感检查可排查肉眼可见的明显缺陷,需配合工具覆盖储罐所有区域,尤其是死角。
检测前准备
打开储罐人孔,通风30分钟以上,确保罐内无有毒有害气体(必要时用气体检测仪检测)。
准备强光手电筒、内窥镜(检查罐底、罐壁死角)、塑料刮板(轻触内衬表面)、梯子(检查罐顶内衬)。
重点检查区域与判断标准
罐壁与罐底:观察内衬是否有鼓泡(表面凸起,轻按有弹性)、开裂(线性缝隙,可能伴随变色)、局部变色(如发黄、发黑,可能是介质腐蚀痕迹)。
接口与焊缝处:检查进料口、出料口、人孔等接管与内衬的衔接处,是否有缝隙、脱层(用塑料刮板轻推,若内衬与钢壳分离则为脱层)。
表面平整度:用手触摸内衬表面,感受是否有凹陷、划痕(深度超过0.5mm 的划痕需标记,可能引发介质渗透)。
三、辅助检测方法:厚度测量与密封性测试
当目视或电火花检测发现疑似缺陷时,可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确认内衬完整性。
超声波厚度测量
用途:检测内衬是否因磨损、腐蚀导致局部厚度减薄(正常PO内衬厚度应均匀,偏差不超过±0.5mm)。
操作:用超声波厚度仪在储罐不同区域(至少选取10个测点)测量厚度,若某测点厚度比设计值薄1mm 以上,需重点检查该区域是否有腐蚀或磨损。
水压密封性测试
用途:验证内衬是否存在隐蔽性渗漏(如微小针孔、脱层导致的渗漏)。
操作:向储罐内注入常温清水(水位至罐容的 80%),静置24小时,观察罐壁外侧、底部是否有渗水痕迹;同时记录水位变化,若水位下降超过 0.5%,说明内衬可能存在渗漏。
四、检测周期与缺陷处理
常规检测周期:一般工况下每3-6个月进行 1 次目视 + 电火花检测;储存强腐蚀性介质(如98%硫酸)时,每月检测1次。
缺陷处理原则:
发现直径≤5mm 的针孔或小裂缝,可用PO专用修补液(工业级/食品级,根据用途选择)填充修补,修补后需再次进行电火花检测,确认无遗漏。
若存在大面积鼓泡(超过0.5㎡)、深度开裂(超过2mm)或厚度严重减薄,需停止使用储罐,联系厂家进行专业修复或更换内衬。
文章内容由AI生成。
|